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17年9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客家人的“捣珍”

2016-09-21 客家圈
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z01477ecolc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捣珍是春秋战国时期只有皇室才能吃的食物。捣珍是周代食馔中著名的八种名食之一。《周礼》与《礼记》等先秦古籍中均有记载。《礼记》中的记载是:“取牛、羊、麋、鹿、麕之肉,必脄。每物与牛若一,捶反侧之,去其饵,孰出之,去其皽,柔其肉。”就是说,用大小相等的牛、羊、鹿、獐子等的里脊肉合在一起,反复捶打到软烂,去掉筯膜,烧熟之后再加上酱料,即可食用。


佳节提示:客家菜配美酒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w0179yilei8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
撰文:朱千华

供图:CFP


  周代皇室的宴席中,有所谓的八珍,“捣珍”名列其五。《礼记注流》中有关于捣珍的介绍:“取牛、羊、麋、鹿、麕之肉,必肱(脊侧肉)。每物与牛若一,捶反侧之,去其饵(筋腱),熟出之,去其皽,柔其肉。”就是说,取大小相等的牛、羊、鹿、獐子等的脊肉揉合在一起,反复捶打,直至疏松软烂,去掉肉筋,然后再烹制,则鲜美无比,堪称人间至味。

  将肉反复拍打,使肉质的纹理结构发生断裂等变化,这可使肉质更加易熟,口感更佳。这有点像做牛扒,下锅之前,先在砧板上展一块布,再将牛肉放在布上,以空瓶子或刀背轻轻拍打,这样的牛扒就更易咀嚼。如果不把那块牛肉用刀背捣几下,煎出来后可能就是咬不动的肉饼。

  中国古代厨子们发明了“捣珍”的技法,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增加口感,将各种鲜味杂揉在一起。

  “捣”的过程很繁杂。将牛肉与鹿肉、獐子肉、羊肉等放在一起,这是一次肉与肉的缠绵与肉搏。将各种肉纠缠合而为一,在火上煎,在油里滚,在酱里浸,从生到熟,从冷到热,由单纯到复杂,真可谓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不再只是某种肉类的单一的味道,而是百般滋味,一言难尽。


  这种复杂的工序,后来为客家人所传承。客家人从中原长途跋涉来到岭南,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,同时也带来了中原悠久的饮食文化。客家捶肉丸是广东著名小吃,因肉料不同,取名也不一样,如用猪肉做的叫猪肉丸,用鱼肉做的叫鱼肉丸,用牛肉做的叫牛肉丸,用牛肉筋做的叫牛筋丸,此外还有虾丸、鸡丸、拐筋等。客家捶肉丸的共同特点是,味道纯正,保持原肉味,既有韧性又很爽脆,既有嚼头又不打渣。

  客家牛肉丸的做法如下:取新鲜牛后腿肉,去筋膜,切成小块,用两柄铁锏捶打牛肉,用刀剁碎,继续捶打。同时加入鱼露、碎虾米、肥猪肉、甘薯粉、胡椒粉等,搅拌成胶着的肉酱。捶打到位的牛肉,有极强的粘性,吸在手掌上,向下都掉不下来。

  做牛肉时,以左手把牛肉酱捏在掌心,让肉酱从虎口处挤出,下蛋似的,一个接一个,放入温水里煮,待凝固后待用。这样的牛肉丸像个韧性十足的小皮球,有弹性,掷到桌面,会跳几跳,当地也有人称之为跳跳丸。但是,牛是客家人最主要的生产工具,不宜多宰杀,故岭南捶肉丸,多以猪肉为主。


  南北朝北魏科学家贾思勰,曾精心研制过捣珍,并发明了一种类似的“白脯”,他在名着《齐民要术》中,记载过用木棒打出来的一味佳馔:白脯。做法是选用牛、羊、獐、鹿的精肉,不要肥的,切成片张,入冷水浸,扭掉血水至水清方止。再将盐水和花椒末投入浸肉,浸两夜后取出来阴干。到半干半湿的时候,交杂着层层叠起,施之以棍棒,使其合为一体,置阴凉处风干。这个菜几乎完全是捣珍的翻版,都是用外力使不同的肉体交杂。


  白脯的做法,在唐代韩鄂所撰的《四时纂要》中,进行了转述,可见当时人们对此肴馔的兴趣。白脯后来失传了,四川却出现了棒棒鸡。传说此菜发源于乐山地区。明清时,乐山曾称嘉定府,因而此菜全称“嘉定棒棒鸡”或“乐山棒棒鸡”。奇妙的是,乐山棒棒鸡也是用棒棒打出来的。棒棒鸡只选用鸡脯肉、腿肉,其余部分可以它用。请将鸡腿用麻绳绑紧,与脯肉一起放入冷水锅内,使微火煨煮。视熟即捞出冷透。再用小木棒轻轻地捶,捶时用力尽量均匀。然后,解去麻绳,将脯与腿以手工撒成丝状,置于盘中,加各种佐料。与白脯不同的是,棒棒鸡成菜之前用木棒轻轻敲打,目的是要把鸡的肌肉捶松。这样,调和佐料容易入味,食客咀嚼也更省力。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h03166zbfd6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




源自网络,特此向原作者致谢!

点击最下端推广广告,免费浏览生活资讯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